2012 年 04 月 12 日

三四年级的时候看过一篇医学文章,由一位有名的作家深夜写作时猝死开始,谈如何健康生活,预防猝死。那是我第一次理解什么叫做中风、猝死,所以也顺便记住了那位作家的名字:王小波。他的名字简单却不常见,所以显得很特别,所以实在是很好记住。后来我上高二,全班组团邮购图书(小地方的书店往往没什么时髦的书)的时候,在厚厚的书单中我认出了这个人名,买了叫做「王小波经典作品」的一套两本书。我是从那时候开始和小波结缘的。

书买回来之后,两本中一本是杂文卷,一本是小说选。小说选开篇便是《黄金时代》,我才翻得两页便笑了三次,心想这作家还是很有意思的,但是后来书中「光头小和尚」横空出世,我便吓得不敢再继续读。转而开始看起他的杂文。他的杂文倒是好的,除了写成较早的几篇有点长篇大论,后边都是幽默短小而精悍,读之却又能明白了一些道理。一本杂文集看下来,竟是心情舒畅,于是又去忍着看完了《黄金时代》,那时候自己清纯得紧,看完了也不能解其中深意,待看得下一篇,是《红拂夜奔》,这小说又换了两条独立叙事线的风格,而且卖弄了很多细节的想象,实在是看不下去,几次想重拾,都只能浅尝辄止。但是小波这人很有意思,写的文章也很有见地,我便常常读他的杂文。

上了大学,我发现图书馆中有全套的《王小波全集》,于是一本一本地借来看。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的电脑,整体上的是法语,所以用来读书的闲暇很多,全集十本书,除了《红拂夜奔》还是没读完之外,别的文章基本全读了一遍。而且我觉得好的作品,还会再借几次,读几遍。

他的小说中,我比较喜欢写未来系列的《白银时代》《我的舅舅》《2010》等还有最后一部出版作品《万寿寺》。他的小说基本都是围绕着相似的核心主题来写的,但是越往后往往手笔更加精彩,想象更加有趣,情节更加荒诞。所以有时候我不禁想,如果他现在竟然活着,会不会写得登峰造极呢。杂文也是一样,他后期的文章大概是品得了杂文的趣味,可以在千余字的篇幅内以他的诙谐表达出他的想法,不知当今世界的光陆怪离,由他来写,会写成怎样呢?

所谓生死由天,斯人往矣不复还,我不是他门下走狗,也不喜说应该有人继承他的遗志,只是心中暗暗庆幸,可以读到这样的作品,已是幸运。


我最近读金庸读多了吧

寄っといで 巨大都市へ 戦場で夢を見たかい? しんどいね 生存競争は 酔いどれ 涙で夜が明ける。
自豪地基于 React.js Gatsby.js 驱动 | RSS 订阅可用
内容基于 CC-BY-SA 4.0 授权 | 评点或斧正可以 在此提交 issue
2013-2024 鏡 @ がんばらないプロジェクト / 夜ノ森工房